找到相关内容4053篇,用时7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十九世纪末期中日佛教交流史的研究

    北方lxxxi等人为友,乃已真宗大意之人,多次指教(我等)同仁,必会成为将来开教的无二檀越”lxxxii。从中可以看到东本愿寺别院与杨文会来往的目的之一,就是将居士作为东本愿寺“将来(在中国)开教...,起到尖兵作用”iv,而被称为“日本近代佛教学鼻祖”v。二人自异国他乡相识以来,约三十年内互相通信达七十七封,为衰落的清末“佛教带来复兴的机遇”vi。  学术界研究杨文会和南条文雄之间交往的学者,...

    李贺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3768001.html
  • 《摄大乘论》探索

    的中心理论——阿赖耶识。培养学佛者必须要有的正正见。再其次是叙述大乘佛教的几个重要问题,如批判小乘行者毁拨大乘不是佛说,肯定地论证大乘是佛语。大乘学人发无上菩提之心,证...家人,一位是赖耶的客人,名阿赖耶识,只能显出染污的家人,清净的客人便显示不明,有所缺陷。名所知依就大不同,所知依的范围很广很阔,是染是净,有为、无为皆是所应的,所知依都一概接收,来者不拒。况且《唯识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3268107.html
  • 导师对基督教的批判(中)

    外的究竟真理。”它总是要遮他显自,就一定有外内之分。  (b)无法达自心:(下一,279/1)“从心识来说,知识有能所知,能是心识,所知是认识的对象,当心识对象时,却不能认识的自身──心不...,导师谈到〈上帝爱世人〉“主题:(218/1-2)“根本立场是主奴关系;主要方法是盲目无知识,分散无组织。”愚民与分化,这也是该次论辩中,导师反击那些攻击佛教的论敌之重点所在。  1.愚民  (1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5368123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五)

    众生根性之利钝,施与相契合的说法,使众多的听闻者法喜充满,是因为菩萨广学多闻,悲智双运,能总摄一切法,持受无尽法义的缘故。  譬如:喜声,法印相应。发心亦如是,求解脱者,所乐闻故。  譬如:令人...得巧方便时。  三、解义乐:谓解大乘意15时。  四、证实乐:谓证入法无我时。  若人弃舍众生,趣向寂灭,应是人不得菩萨如是四乐。(此说不发心菩萨过。)   已说发心的譬喻,接著说不发心的过错。 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268457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六)

    具有胜解(信解、信、愿乐),也就是具有净心,信顺善友修学教法的意愿;(二)善分别各种修学时节。如:有时当修寂静,有时宜修供养,甚至应修布施等六度行之时节。也就是能够把握适当的机会亲近善友修学各种...不同的。此处,可以将这忍字解释为透彻的‘认’,即能够将事物在内心中认得清清楚楚,能够透彻地了解它,这便是忍;所以忍是智慧的别名。能够证悟一切法不生不灭的智慧,即称之为‘无生法忍’。所以忍所通达的所缘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268458.html
  • 印顺导师“人间佛教思想”之实践——以妙心寺为例(上)

    。因为已治好疾病,任务即已达成。   综上所述,从解脱道而言,缘之所以生如实,缘之所以灭如实如,苦集灭道如实,流转生死如实、还灭解脱如实。从菩萨道而言,观缘起无我,进而从身心相依、自他共存、物我互资的缘起正觉中,有情的同体平等。9   二、如理正思维   “如理正思维”,“如理”的“理”就是“此有...

    释传道、伍丽满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268588.html
  • 依师和皈依三宝

    后生起要修持之心,现见罪业的过患后生起想断除之心,这些都是欲乐信。  胜解信(决定断疑信):三宝的不共功德与加持之后,从内心深处生起信解,知道三宝是一切时分无欺的皈依处,想到无论是苦是乐,是病是痛...及无上佛陀之解脱、彻见诸法之智慧皆来自于依止善知识;弥勒,当众生之一切利乐皆源于自之善根,彼亦来自善知识。”意思是一切声闻缘觉、佛菩萨的解脱智慧都来自于善知识,世间的利乐既来自于自己的善根,也来自于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868595.html
  • 佛教“空”义的历史演变

    世人误为实有,是名俗谛;诸佛世人认识的颠倒,进而阐说缘起性空之理,并即此空理为真谛。中观学派认为,诸佛就是依此二谛,而为众生说法的。  中观学派认为,体会、证悟缘起法的实相——性空,是排除颠倒分别...诸如我法俱有、人空法有、人空法空、假名性空、识有境空、非有非空、亦有亦空、真空妙有等等论说,真可谓众说纷纭、群芳竞秀,形成多姿多彩的“空”论体系。  下面就佛教“空”义的历史演变加以论述,以利于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1468630.html
  • 新唯识论三论判

    安知世之读者不便将判我此判耶!虽然,余非欲熊君舍其所是而从吾所是也,聊以示熊君其所立,论未尝得人心之同然,更不复于古德横生谤毁耳。熊君以大慈悲,具大精进,欲令世人无我之宗,乃穷搜冥证,捕得此风,捉...根身器界,对前六识言之,名之为境。则所谓境者,相待之假名也。体是第八识,故言唯识。眼识分别,只是眼识见相相缘,而实不了第八相分,云何而非境无。又云识能境者,此境何所指耶?若是第八相分,则前六识实所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5068670.html
  • 新罗僧与唐佛教

    中“会三归一”。  按禅宗所谓的“见性成佛”的“性”,原本指“心性”,即“心佛性”,到沩仰宗而变成为“理性”,即“理佛性”。修禅悟道不但应“心源”,主要还应该懂得其“心”之理。朴顺之进一步发挥这...唐求法僧起桥梁作用,这是普遍公认的史实。但是,新罗僧给与唐佛教的影响也是巨大的,这一影响的痕迹,深刻地印记在中国佛教的诸多方面,同样地不容忽视。  中国佛教的整体发展,同外来的僧侣、侨民和侨裔的推动有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5468674.html